“对民众而言,爱沙尼亚克朗留下美好回忆,投资者更喜欢欧元。”
2011年1月1日零时敲响后,爱沙尼亚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从首都塔林国家剧院内的一台银行自动柜员机上,提取了该国第一张欧元钞票,宣告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爱沙尼亚还是首个加入欧元区的前苏联成员国。挥别使用了18年的克朗,爱沙尼亚兑现承诺,正式启用欧元。安西普表示,采用欧元是欧元区的一小步,却是爱沙尼亚的一大步。但该国反欧组织则称,采用欧元是“坐沉船”,认为爱沙尼亚已取得“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张船票”。
历史是一场战斗
爱沙尼亚真的能安然地靠着欧元区这棵大树乘凉吗?
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法国《世界报》连续刊载纪念性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写道:在爱沙尼亚,历史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教材或一个学术研讨会研究的主题,而是一场战斗。而这场战斗使爱沙尼亚纠结于纳粹与苏联记忆之间,并被迫作为砝码摇摆于东西方阵营博弈的天平上。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统称“波罗的海三国”,位于波罗的海东海岸,地理位置介于俄罗斯最西部与中东欧之间,历史上一直处于沙皇俄国、德国和北欧大国争夺之中。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沙皇俄国一直把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出海口、打通由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海路作为其向欧洲和世界扩张的跳板。18世纪初,彼得大帝为此与强大的瑞典进行了长期的“北方战争”,最后打败瑞典,迫使瑞典割让爱沙尼亚,此地遂并入俄国。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都相继落入沙俄手中。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武装干涉,原沙俄帝国境内被统治民族也纷纷要求独立。1918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布脱离俄国而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为了防止战火东延,巩固西部边疆的安全,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采用各种方式把国境线西移,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构筑了一条所谓“东方战线”的“防御带”。
“1939年拉脱维亚外交部长来见我们,我对他说:‘你不签字加盟(并入苏联)就休想回去。’”“从爱沙尼亚来了一位部长,是个军人……我也是这样对他说的。”“他们走投无路,总得想办法保全自己。”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在《莫洛托夫访谈录》中回忆了当时逼迫波罗的海三国重新加入苏联的情景。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次年夏,苏联直接出兵 三国,相继成立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4年,随着苏军反击德军进入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
二战结束后,波罗的海沿岸并没有平静。随着苏联和美国争夺的加剧,波罗的海又成为战舰游弋、东西方争夺的军事要地。苏联利用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的地缘优势,大大加强波罗的海舰队,使之成为苏联与西方抗衡的一支主要海上力量。同时,美国也加强了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活动,控制出海口等战略要地。而且,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直至三国1990年宣布独立以前,始终“不承认”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为苏联的领土。
纠结于历史记忆之间
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使三国重新落入苏联手中。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三国要求脱离苏联争取独立的呼声高涨。1987年8月,三国举行规模浩大的游行示威,打出的口号就是要废除这个被称为“又一个慕尼黑阴谋”的条约。1989年后,争取独立的民族运动进一步发展。爱沙尼亚《国家先锋报》表示,爱沙尼亚的目标“是从苏联完全加盟共和国一步步转向一个不依附于苏联,即不依附一个同盟的国家;下一目标是变成一个非军事化的、中立的波罗的海—斯堪的纳维亚独立国家”。1991年,这三个国家如愿独立,也拉开了苏联瓦解的序幕。
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对历史记忆的纠结并没有结束。2007年4月,爱沙尼亚方面表示,将把位于塔林的苏联红军墓迁移到“合适的地方”,其中包括转移在苏联时代修建的纪念苏联红军胜利的铜制战士塑像。俄罗斯对爱沙尼亚的这一举动表示了不满。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这一举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罗斯同北约和欧盟的关系,因为北约和欧盟“接纳了一个严重践踏欧洲民主赖以立足的价值观的国家”。但反对的声音并未阻止爱沙尼亚的行动。爱沙尼亚政府26日晚下令拆除位于塔林市中心的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当天晚上,大批反对这一举动的示威群众聚集在纪念碑周围,抗议拆除行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政府动用特种部队驱散抗议人群,强行进行了拆除。
就连新近发行的新版欧元硬币也难逃“苏联记忆”,甚至引发了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两国的外交纠纷。欧元的纸币为统一印刷,硬币正面也使用相同图案,但背面的中心图案可由欧元区各国自行设计。爱沙尼亚设计发行的欧元硬币背面有一幅爱沙尼亚地图,引发俄罗斯方面的不满。在爱沙尼亚负责维护俄罗斯人权益的律师谢列坚科指出,新硬币上的地图与爱沙尼亚现在的实际边界轮廓不相符,这幅地图“霸占”了俄罗斯部分领土。对于俄方指出的问题,爱沙尼亚银行回应说,硬币上的地图只是对爱沙尼亚边界的一种艺术表现,不能肯定其完全符合该国现有边界的形状。
“不论是否有风暴,还是在大船上感觉更好”
不过,爱沙尼亚启用欧元正值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之际。一些爱沙尼亚人因而认为,希腊、爱尔兰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寻求金融援助后,欧元已陷入“系统性风险”,爱沙尼亚政府未能选好时机。
爱沙尼亚独立以来,始终谋求加入欧盟和北约,为达到“回归欧洲”,成为“稳定的、和平的西方国家”,并“在东西方间发挥桥梁作用”的目标而不懈努力。1996年初,爱沙尼亚时任外长卡拉斯发表讲话说,爱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其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爱沙尼亚社会,特别是为其经济在世界市场上展开广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沙尼亚选择了西方。1997年底,爱沙尼亚被列入首批欧盟东扩候选国。
2004年,爱沙尼亚加入欧盟。作为条件,爱沙尼亚承诺加入欧元区。同爱沙尼亚一同加入欧盟的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先后兑现了加入欧元区的承诺,爱沙尼亚是第三个。
为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在过去几年按照欧盟标准建立了一整套社会和经济机制,包括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和税制改革、保持本国货币克朗与欧元的固定汇率以及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2009年3月,爱沙尼亚政府通过不晚于2011年1月1日过渡到欧元的决议。欧盟27国经济和财政部长2010年7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会,认同爱沙尼亚经济已达到可持续趋同程度,批准爱沙尼亚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对于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国内反应不一。有资料显示,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爱沙尼亚2009年经济下滑了14%,失业率则高达15%。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表示,加入欧元区将给爱沙尼亚“带来更多就业,更高的养老金以及更快的经济增长,这些会给爱沙尼亚带来稳定局面”。但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一位爱沙尼亚立法委员表示,“我们在最恶劣的时候加入欧元区”,爱沙尼亚民众“不得不通过长达数年的节衣缩食”来满足加入欧元区的各项条件,并且现在面临着为那些债务风险巨大的成员国的超额债务“买单”的危险。
一些民众甚至在塔林国家剧院附近张贴海报,上书“爱沙尼亚,欢迎 登上泰坦尼克号”,以表达他们的担忧和不满。也许,爱沙尼亚财政部长于尔根·利吉的一番话表达出一种真实的心态:爱沙尼亚就像是大海里一艘挂在大型邮轮上的小船,不论是否有风暴,还是在大船上感觉更好。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2010年12月31日曾表示:“欧元绝对会促进爱沙尼亚的贸易。”他说,爱沙尼亚70%的对外贸易发生在欧洲联盟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同一天也表示,爱沙尼亚挥别克朗、启用欧元,会拉动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发展,向所有欧盟成员国传递强有力的信息,“欧元会给所有欧盟国家带来吸引力和稳定”。
据报道,在塔林出席爱沙尼亚正式加入欧元区庆典活动的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雷恩强调,爱沙尼亚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表明,欧元是具有生命力的。他还强调,尽管2010年欧元经历了相当困难的处境,但他仍然相信欧元能够安然度过2011年。
一系列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加入欧元区的民众略占多数。针对民意支持率并不高的现象,安西普说“:当然,对欧元的支持率低是个问题。但我相信,情况会像在斯洛伐克发生的一样,支持率将会上升。对民众而言,爱沙尼亚克朗留下美好回忆,投资者更喜欢欧元。”
凯发总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