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凯发总代

||||
当前位置 >> 凯发总代 >>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
庞大鹏 来源: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2017年02月22日

   【内容提要】俄罗斯官方与智库互相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 系”,智库在其中发挥了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大欧亚伙伴关系”具有“二轨外交”的特点。 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历史脉络表明,“大欧亚伙伴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俄罗斯 在国际格局中战略定位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俄罗斯欧亚战略思想的延续和现实表达, 这既是对俄罗斯国际定位和身份认同的最新解读,也是俄罗斯对当前形势和面临挑战的 积极应对,意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外交突围与摆脱危机。从中俄关系的大局着眼, 以我为主,既要积极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中俄共同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全面客观地审视“大欧亚伙伴关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关 键 词】“大欧亚伙伴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欧洲”;身份认同;中俄关系

   【作者简介】庞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政治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主导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历 经波折,形成了从自贸区、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 欧亚经济联盟,到欧亚联盟的一体化发展路线图。 1993 年独联体成员国签订《关于建立经济联盟的 条约》,1995年,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 坦达成《关税同盟协定》,1999 年俄白哈与吉尔 吉斯斯坦签订《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 2000 年俄白哈塔吉五国签订《关于建立欧亚经济 共同体条约》,2001 年 5 月,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 2007 年俄白哈三国签订新的《关税同盟条约》, 2010 年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启动。2011 年普京提 出建立“欧亚经济联盟”。2012 年 1 月俄白哈统 一经济空间投入运行。成员国致力于在统一经济空 间框架内实现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2014年 5 月,俄白哈三国签订《欧亚经济联盟条约》, 发展目标是在 2025 年前实现内部商品、服务、资 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及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 策。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亚美 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先后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拥有 1.7 亿人口、4.5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共同市场。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规定, 联盟为区域一体化国际组织,拥有国际法主体地位。 联盟预算由各成员国承担,并以卢布形式结算。欧 亚经济联盟将建立统一药品市场、共同电力市场、 统一油气和石油产品市场,创立调节联盟金融市场 的超国家机构。

  2015 年 12 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议在欧亚 经济联盟、上合组织和东盟之间应该开展有关经贸合作问题的对话[1]。2016 年 5 月,在索契举行的俄 罗斯—东盟峰会上与会各方讨论了有关欧亚经济联 盟—上合组织—东盟经济合作的各种提议,包括欧 亚经济联盟与东盟签署自贸区协议的前景。过了不 到两周,在阿斯塔纳召开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 事会会议讨论了同样的问题。2016 年 6 月 17 日, 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普京提到 了“大欧亚”框架内的经济一体化议题。他表示, 欧亚经济联盟可以成为构建更广阔一体化格局的中 心之一。这个格局指的是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 基斯坦、伊朗、一系列未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独联 体国家、诸如欧盟及其成员国等其他相关组织和国 家发展伙伴关系的平台。普京公开表示:俄方计划 在 2016 年 6 月与中方一起正式启动欧亚全面经贸 凯发总代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谈判,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家和 中国将参与其中,希望这是成为建立大欧亚合作伙 伴关系的第一步[2]。2016 年 6 月 25 日,俄罗斯总 统普京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其中明确提出:“中俄 主张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欧 亚全面伙伴关系,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 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3]中国从维护中 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支持俄方的这 一倡议。该项声明中的“欧亚全面伙伴关系”的提 法与普京 2016 年 6 月关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 公开声明有内在联系。那么,什么是“大欧亚伙伴 关系”?笔者认为,“大欧亚伙伴关系”本质上依 然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精英阶层欧亚战略理念的 延续和体现。

  一、提出过程及概念内涵:“二轨外交”的运筹 

  俄罗斯官方对于“大欧亚伙伴关系”几乎没有 正式文献的解读。笔者观察到的现象是俄罗斯官方 与智库互相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了“大欧亚 伙伴关系”,智库在其中发挥了桥梁和引导的作用。 “大欧亚伙伴关系”具有“二轨外交”的特点。因 此本文主要从俄罗斯学者的论述分析其背景、内涵 及影响。其中,智库精英主要以谢尔盖 ? 卡拉加诺 夫为主,他是“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提出者和阐释者。谢尔盖 ? 卡拉加诺夫现任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荣 誉主席、瓦尔代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曾任《全球 政治中的俄罗斯》主编、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 是俄罗斯最著名的战略分析家之一,与克里姆林宫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是普京的核心智囊。

  第一,以瓦尔代俱乐部报告的形式,在重申“欧 亚大陆中部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建议打造“大 欧亚”。

  2015 年 5 月,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推出分 析报告《走向大洋之三》,重申“欧亚大陆中部地 区”的概念[4]。报告认为,重要的是避免“欧亚大 陆中部地区”出现俄罗斯和西方在前苏联地区西部 形成的关系模式,即一方企图占优势,结果导致零 和博弈。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应打造“大欧亚” 合作、稳定发展与安全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为实 现共同突破奠定了框架性法律基础,提供了防止和 调解国家间争端的有效工具,可成为迈向建立大欧 亚的初步基石。报告特别提到,上海合作组织在得 到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落实大欧亚共同体 项目的核心机构;不要将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中 国的协作与对话变为双边形式[5]。

  第二,以接受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 采访的形式,配合官方对“大欧亚”概念做政策解 读和理念宣示。

  瓦尔代报告发表不久,2015 年 5 月 29 日,俄 罗斯重要智库——国际事务委员会在莫斯科举办了 题为“俄罗斯和中国:不断变化世界中的新型伙伴 关系”研讨会[6]。会后的 2015 年 5 月 31 日,《俄罗斯报》就刊登一篇对卡拉加诺夫的采访文章。卡 拉加诺夫明确提出:中俄正在构建新型联合体—— “大欧亚”,以此界定中俄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 并解读了大欧亚的内涵[7]。卡拉加诺夫表示,中俄 新型伙伴关系的内涵表现在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进行一体化和对 接。这个对接意味着在欧亚大陆的腹地,一个能令 所有参与者受益的经济发展新区域正在形成当中, 它可能成为新的“大欧亚联合体”的中心。卡拉加 诺夫解读“大欧亚联合体”的重点内容如下。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俄罗斯应当摆脱经济停滞局面。需 要坚定地改变经济政策,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确实 具备竞争力的领域,并将经济转向东方。其二,印 度、伊朗以及其他地区大国,未来还会有越南或是 其他国家加入“大欧亚”。中国将是大欧亚联合体 中的大国,但是中国不可能占据像美国在欧洲大西 洋体系中那样的位置。其三,上合组织将成为大欧 亚这一新共同体的中心力量之一。其四,在价值观 上,俄罗斯依然坚持欧洲认同感,脱离欧洲无论从 经济还是政治角度而言都没有好处。可以在更具建 设性和更为宽泛的欧亚大背景下与欧洲展开对话。

  2015年6月2日,卡拉加诺夫进一步在《俄 罗斯报》发表文章阐述他的国际政治观,实际上是 在诠释“大欧亚”理念的国际背景[8]。该文从当代 国际关系的特点谈起,认为其具有鲜明特点。其一,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形成“后欧洲价值观”,而俄 罗斯则回归传统的欧洲价值观:主权、强盛国家及 基督教伦理价值。其二,冷战后曾经出现单极世界 的国际格局,但随后非西方崛起的多极世界逐渐产 生。但多极世界的概括也不准确,当今世界的特点 是从全球通史的角度看,1500 年以来欧洲和美国 长达 500 年的统治地位正在消失。西方全球霸权的 缓慢终结和非西方的崛起是这一发展阶段最重要的 特点。它既有西方各层面危机的表现,也有非西方 发展起来的现实。其三,当今世界国际局势的变化 都是建立在核威慑前提下的外交博弈。俄罗斯正是 在苏联解体后保住了核实力才没有在 20 世纪 90 年 代国力衰落的时候遭遇打击。

  正是因为当代国际关系具有以上特点才使得建 立“大欧亚共同体”具有现实必要性。其一,当前 西方衰落和非西方崛起的后果是去全球化或另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世界贸易组织走进死胡同, 建立地区经贸联盟的进程正在加强。其二,从全球 政治的视角看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固然给俄 罗斯造成损失,但却使去全球化获得巨大动力,因 为制裁表明学习西方建立治理体系反而易受控制。

  在上述国际政治观的逻辑前提下,新兴国家 开始建立自己的制度体系和经济联盟,大欧亚共 同体就是其中之一。它将围绕扩员后的上海合作 组织建立。当代“维也纳会议”正在形成,它将 制定整个欧亚大陆的新规则和新制度。这个新的 规则和制度可以不反对旧体制,比如欧洲国家可 以继续留在北约,但同时需要建立符合 21 世纪当 前国际政治新现实的新体制。这个努力可以取得 成功,因为当前世界政治模式走向新的同化。俄 罗斯拥有全球化思维的精英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需要推动建设新制度和新规则基础上的新世界, 实现自身和伙伴的双赢。

  如前所述,这篇文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 实际是“大欧亚伙伴关系”产生的理念基础。俄罗 斯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的背景因素众多。从国 际背景看,有区域一体化趋势持续高涨、俄罗斯需 要改变独联体分散化状态、为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 济联盟注入强心剂、继续强化俄罗斯向东看政策等 因素;从俄罗斯的国内背景看,有在经济增长放缓 甚至衰退的形势下维持政治稳定的要求,也有借助 中国经济和亚太区域合作的东风带动自身经济发展 尤其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快速发展的诉求。笔者认为, 尽管有上述国内外形势的背景,“大欧亚伙伴关系” 最重要的动因应是俄罗斯精英阶层的国际政治观以 及在此基础上的身份认同变化。

  第三,以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报告的 形式,进一步明确“大欧亚”的概念,为普京提出 “大欧亚伙伴关系”做最终铺垫。

  卡拉加诺夫借助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 成员的身份表示:2016 年是苏联解体、新俄罗斯 诞生 25 周年,可以并需要做出总结并指明未来之路。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推出了题为《21 世纪战略:21 世纪头十年末至 20 年代初的俄罗斯 外交》的报告[9]。2016 年 5 月 26 日,在普京 2016 年 6 月正式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之前,卡拉加 诺夫在《俄罗斯报》发表《俄罗斯外交政策:新阶 段?》的文章[10]。他进一步解读了这份报告,实际 上是对“大欧亚伙伴关系”内涵的全面解读。

  一是“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外交目标 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总体 上是成功的,与全球挑战相适应。俄罗斯的薄弱 环节是经济停滞,外交政策暂时弥补了这一弱点。 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确保国家尽快 摆脱发展危机,这场危机已威胁到他在世界上的 长期地位和主权。新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应以如 下原则和目标为出发点:防止新的全球军事冲突, 全力保障国家技术和经济发展,保持和增加人力 资源。俄罗斯应恢复自己作为老牌大国的领导地 位。俄罗斯在未来世界中追寻的地位是 :成为国 际和平与稳定的支柱,确保各国及各民族自由发 展,防止外部势力向他们强加格格不入的秩序和 价值观。未来俄罗斯理想的外交和经济地位是: 成为经济得到发展的大西洋—太平洋大国,在大 欧亚共同体以及欧亚经济、物流和军事政治一体 化中发挥核心作用,是国际和平的保障以及欧亚 地区军事政治稳定的输出国。

  二是“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俄罗斯外交向东看 之间的关系。由于中国向西走的趋势,俄罗斯应当 用同时面向欧亚的政策代替失败的向欧洲一边倒的 地缘政策,用“大欧亚”代替未能建立的“大欧洲”, 未来甚至应打造从新加坡到里斯本的“大欧亚共同 体”。俄罗斯同中国建立了友好深入的战略伙伴关 系,通过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协 议,成功避免了双方在中亚的竞争,赢得了与东盟 国家、日本、韩国深化合作的巨大机遇。因此,俄 罗斯拥有对新一轮发展来说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俄罗斯不存在陷入所谓的“孤立主义”困境问题。 俄罗斯与中国、印度、伊朗、东盟国家、韩国、欧 亚经济联盟盟友等共同打造的大欧亚共同体,将对 世界开放,旨在与欧盟国家合作。朝建立大欧亚共 同体迈进将有助于平衡中国实力的增长,将中国纳 入到更广泛的多边框架内。

  第四,配合“二轨外交”,引领“大欧亚伙伴 关系”的国际舆论导向。

  2016 年 10 月 25 至 27 日,俄罗斯“瓦尔代” 国际辩论俱乐部第十三届年会举行。由于俄罗斯正 式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战略理念,这次论 坛的主题“进程中的未来:塑造明日世界”实际蕴 含很强的指向意义[11]。在这次论坛召开的一前一后, 俄罗斯安排了一次很精彩的“二轨外交”。

  2016年10月25日,卡拉加诺夫在《俄罗斯报》 发声,高调宣称俄罗斯应该以建立“大欧亚伙伴关 系”为契机,力求成为欧亚大陆政治中心与经济纽 带。在这篇题为《从东到西或者大欧亚》的文章中, 他直截了当地表示俄罗斯要摆脱“中心的边缘”这 一历史宿命。俄罗斯通过“大欧亚伙伴关系”将获 得新地位,不再是有着亚洲领土的欧洲边缘,而是 聚焦未来大西洋和太平洋大国、正在崛起的大欧亚 的中心之一,因此俄罗斯要推进“大欧亚”建设以 便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达到整个欧 亚大陆中心和纽带的高度。“大欧亚伙伴关系”或 共同体的概念,涉及经济、物流、信息合作,从上 海到里斯本、从新德里到摩尔曼斯克的和平与安 全,但主要是俄罗斯要成为保障大陆安全的主导 国家。“大欧亚伙伴关系”应当成为替代两极秩 序和单极世界的建设性计划,成为新世界秩序的 载体之一[12]。“二轨外交”的根本意义在于投石问路, 寻求共识。显然卡拉加诺夫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 务。10 月 27 日,普京参加瓦尔代论坛。普京认为, 世界经济的地区化趋势将继续下去。新时期的游 戏规则应当让新兴经济体有机会赶上发达经济体, 平衡经济发展速度,带动落后国家和地区,以便 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经济增长和技术发展的成果。普京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俄罗斯希望建立广泛 的经济伙伴关系,在未来成为构造欧亚广泛一体 化框架的中心之一。”[13]

  可见,俄罗斯官方与智库互相配合,有计划有 步骤地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这既是对俄罗 斯国际定位和身份认同的最新解读,也是俄对当前 形势和面临挑战的积极应对,意在经济发展、国家 安全、外交突围与摆脱危机。

  二、历史脉络与时代背景:从“大欧洲”到“大欧亚” 

  俄罗斯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该 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始终是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核心 问题。只有在自我国际定位明确的前提下,俄罗斯 领导层才制定相应的大政方针。“大欧亚伙伴关系” 实际上反映了俄罗斯在国际格局中战略定位的发展 变化,本质上是俄罗斯欧亚战略思想的延续和现实 表达,它除了体现前述俄罗斯精英阶层的时代观和 国际政治观,还构成了当代俄罗斯国家身份认同的 基础。

  (一)历史文化因素 

  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国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认 知。比如,在后苏联空间某些国家的眼里,俄罗斯 是作为帝国形象被感觉和认知的。俄罗斯作为这些 国家的他者,促成他们沿着去俄罗斯化的主线完成 自身身份认同,通过在政治文化结构上认同西方而 试图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构 建其内外空间观却缺乏一个可以和其现代国家身份 相匹配的认知上的他者。这与俄罗斯的地理空间、 历史文化与现实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俄国历史上,疆界一直是一个处于支配地 位的主题。在西欧人向海外扩张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俄国人正在陆上进行横贯欧亚大陆的扩张。 不断向前推进的疆界对国民性及制度产生持久影 响。西欧是海外殖民取代内部拓殖,俄国则一直 从陆路向外扩张。冻土带、森林带、大草原和沙 漠区是俄国四大自然景观。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 主题是森林区的斯拉夫农民与大草原的亚洲游牧 民之间的连续不断的冲突。基辅实际坐落于森林 区和大草原的交界处,易受侵犯。1237 年蒙古人横扫罗斯,大草原获胜。俄国人撤回森林深处, 发展起坐落在远离危险的大草原的森林区深处的 莫斯科公国,最终强大,不仅赢得独立,且扩张 到欧亚平原以外的地方[14]。俄罗斯幅员纵深,不止 一次挫败了入侵者。但是管理巨大的版图,协调 各种地方性活动和文化,始终是政权棘手的任务。 启蒙时期一些思想家把一国的政府制度与其疆域 大小直接相连,宣称专制主义是俄罗斯天然统治 形式。草原边境的敞开刺激了俄罗斯社会的军事 化,西部边界难以保护则强化了这一趋势[15]。可以 说,俄罗斯不仅是欧洲,而且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 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俄罗斯曾面临来自各 个方向的安全威胁,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的两 难宿命:它究竟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还是 介于两者的桥梁?俄罗斯传统文化是否融合了两 种文明的特点?鞑靼蒙古的统治让这种不确定性 更加突出。尽管整个基辅罗斯都处于欧洲的发展 轨迹中,但在蒙古骑兵的铁蹄踏入后,俄罗斯脱 离欧洲数百年,并错过了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 从 19 世纪初起,俄国与西方的关系就成为俄罗斯 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19 世纪表现为斯拉夫派和 西欧派之间的论战。苏联解体后则体现了大西洋 主义和欧亚主义的交锋[16]。

  (二)时代背景因素 

  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不是一般外交范畴的双 边关系,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双边经贸关系、能源 依赖乃至安全合作等一系列对外战略中的常规问 题。对于俄罗斯而言,俄欧关系具有国家认同的 战略意义,归根结底与俄罗斯的文明选择与自我 国际定位密不可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是一个 什么样的国家?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在哪儿?这是 俄罗斯转型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要回答这一问 题,首先就要正确处理俄欧关系问题,这是历史上“俄国与西方”问题在当代的延续。在不同历 史时期,俄罗斯对于国家认同及自我国际定位都 有不同的观念理解与战略选择。

  苏联解体以后,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坚持欧 洲—大西洋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全面倒向西 方,俄欧关系的发展基本顺利。1994 年 6 月俄罗斯 与欧盟签署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明确了俄罗 斯与欧盟关系的性质,即俄罗斯在欧洲方面的主要 利益与欧盟息息相关,欧盟是俄罗斯在欧洲建立合 作关系的主要伙伴。1999 年欧盟通过的与俄罗斯发 展关系的总战略,以及俄罗斯提出的建立同欧盟关 系的中期发展战略(2000 年至 2010 年)则进一步 奠定了这种合作关系的政策基础。普京上台后延续 了俄欧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明确提出与欧洲国家 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传统的优先方面,其中与 欧洲联盟的关系具有关键性意义。1999 年 12 月, 普京表示:当今世界在沿着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 道路上发展,欧盟是实现这种进程的范例,俄罗斯 希望通过欧洲联盟能够更紧密地加入欧洲大陆的经 济合作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因此,普京执政之 初对欧盟东扩表示理解,并且强调俄罗斯的战略目 标就是建立俄罗斯和欧盟在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协作 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同欧盟保持长期的战略接近。

  然而,2003年以后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 尔吉斯斯坦等独联体地区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颜色 革命,导致这些国家出现政治危机与动荡,更在一 定程度上鼓舞了俄罗斯国内反对派,对俄罗斯的政 治稳定造成挑战。颜色革命的主因肯定是国内因素, 但由于别斯兰人质事件后西方对于普京政治改革的 指责,俄罗斯更多地将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解读为 外部影响。普京认为,颜色革命表明,西方出于政 治上的考虑,绕开各种法律准则,在国际关系中用 武力解决某些问题。这一国际政治观一以贯之,随 后发展到 2005 年的主权民主思想,再到 2007 年慕 尼黑讲话对单极世界的抨击。最集中的体现是在乌 克兰危机后普京 2014 年 3 月 18 日关于克里米亚问 题的演讲。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俄罗斯认为,通过吸收新 成员,逐渐扩大西方的势力范围,并在国际政治中 保持敌我分界线的方针是“冷战胜利综合征”的表 现。由此俄罗斯对欧盟东扩的看法出现变化。2007年俄罗斯对外政策概论指出,俄罗斯与欧盟的战略 伙伴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建设性的,但是 2004 年 加入欧盟的国家试图利用成员资格的优越性来解决 与俄相关的政治问题,把俄与欧盟的关系变为其自 身狭隘的国家利益的筹码。俄罗斯认为,欧洲需要 建立真正开放、民主的地区集体安全与合作体系, 应该通过与欧盟的平等合作,来实现欧洲没有断层 的真正统一。

  就在俄欧关系踯躅不前之时,2008 年的俄格 战争进一步恶化了双方业已存在的矛盾。2009 年, 欧盟推出了“东方伙伴关系计划”。俄罗斯认为该 计划的主旨是进一步蚕食和挤压自己的战略空间。 此后,俄罗斯开始对国家身份的认同进行重新思考。 2010 年 2 月,被认为属于亲俄的乌克兰领导人亚 努科维奇开始执政。虽然亚努科维奇迅速向俄罗斯 示好,同意俄罗斯延期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并 通过《内外政策原则法》明确宣布乌克兰不会加入 北约,但是,俄乌之间围绕乌克兰是否加入关税同 盟、俄乌是否成立天然气运输集团、乌克兰与欧盟 一体化、乌克兰与北约军事合作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问题上龃龉不断,而 2010 年 11 月的欧盟—乌克兰 峰会,更在欧盟与乌克兰互免签证等问题上取得实 际进展,欧盟联系国协定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也正 常推进。显然,俄罗斯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引发 的矛盾关涉双方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最终 演变为冷战后国际格局基本矛盾激化的归结点。

  在爆发乌克兰危机的同时,俄罗斯向东看加快 转向。2010 年 7 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召开的远东 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俄在亚太地区地位问题会议 上,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的三项指 导方针,即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关系,致力于高 科技合作与加强俄罗斯在亚洲组织中发挥更大作 用。尤其是第三点,俄罗斯要在包括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在内的亚太地区组织中发挥 更大作用,为该地区打造一个多极的、非排他性的 安全与合作架构[17]。

  2011 年 10 月,在即将重返克里姆林宫之际, 普京终于明确提出了欧亚联盟的构想:建立强大的超国家联合体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代世界多极中的 一极,发挥欧洲与亚太地区有效纽带的作用。欧亚 战略正式成为俄罗斯国家身份认同的核心理念,也 是新时期俄罗斯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围绕这一战略 定位,俄罗斯国内精英开始造势,最终提出“大欧 亚伙伴关系”。

  (三)精英理念因素 

  在 1999 年 12 月 19 日举行的第三届国家杜马 选举中,成立不到三个月的“统一”竞选联盟获得 23.32% 的选票,加上单席位选区夺得的席位,共 获得 72 席,成为国家杜马第二大议会党团。在新 一届国家杜马的政治力量配置上,不仅左派力量失 去了绝对多数地位,而且进入国家杜马的政治派别 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普京的认可。政权可依靠的 政治力量第一次在国家杜马中占据了优势,立法机 构与行政机构首次具有政治共生性的特点,使得困 扰叶利钦时代政治稳定的府院之争问题基本解决。 叶利钦执政时期,国家杜马与总统之间的关系很难 协调,矛盾不时激化,成为阻碍俄罗斯外交政策 顺利实施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迫使国家杜马通 过某个法案,叶利钦甚至不止一次以解散杜马、 重新举行大选相威胁。而 1999 年国家杜马选举后, 政府和议会矛盾大大缓解,这为普京在外交领域 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以便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国内政治生态的上述变化,普京于 1999 年 12 月 27 日、12 月 30 日和 2000 年 2 月 25 日分别在俄新社、《独立报》和《消息报》发表《21 世纪前十年》、《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和《致选民 公开信》,全面阐述他对俄罗斯发展道路和内政外 交的观点。普京认为,苏联解体以来,国际社会本 应形成新型国际关系体系以取代以两种相反的社会 制度相互冲突为基础的旧体系,但是这一进程举步 维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从“胜 利者”和“失败者”的范畴去看待所发生的变化, 不断对俄罗斯推行实力立场政策,不把俄当作平等 的伙伴,不承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不承认俄罗斯 完全独立地解决内部问题的权利。当这种尝试遭到 俄罗斯反击的时候,就重新开始把俄罗斯塑造成敌 人。普京的这一看法与乌克兰危机之后的 2014 年 3 月 18 日的演讲、7 月 22 日在安全会议上的讲话

  以及 12 月 4 日的国情咨文所表达的国际政治观基 本吻合,即从历史看俄罗斯是冷战结束以后地缘政 治博弈的受害者,从现实看俄罗斯一直面临由美国 主导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外部威胁。

  可见,普京在涉及国际政治基本矛盾和国际格 局总体判断的看法上,核心观点十多年来未有变化。 另一方面,在涉及俄罗斯自我国际定位方面,很多 看法则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加以改进,这方面 最为明显的就是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变化。

  执政之初,普京认为,俄罗斯希望未来十年世 界能建立真正民主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之间相互 尊重,平等相待。正是从这一立场出发,俄罗斯希 望更紧密地加入欧洲大陆的经济合作,主要对象就 是欧洲联盟,而且表示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经济和 政治结构方面不存在根本分歧。十年之后,2010 年 11 月,普京在访问德国前夕发表《俄罗斯与欧 洲 :从反思危机教训到伙伴关系新日程》一文, 实际并未改变与欧盟紧密合作的初衷,但是十年中 形势的变化,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现 实与俄罗斯面临的形势,让普京突破大欧洲的地理 空间,首次提出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 参崴)的“和谐经济共同体”。普京认为,金融危 机具有结构性特点,根源在于全球失衡,不同国家 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福利分配极不均衡,这降低了世 界经济的稳定性,导致国际社会就尖锐问题达成一 致的能力下降。因此,普京建议建立从里斯本到符 拉迪沃斯托克的和谐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俄 罗斯可以与欧盟共同建设统一繁荣的欧洲[18]。

  普京这篇文章是笔者所能查到的官方表述中最 早有“大欧亚”思想萌芽的文献。从该文献也可以 看出,普京“大欧亚”思想的初心还是在于更好地 建设“欧洲经济新体系”而不是新建“欧亚经济体 系”。也就是说,借力打力,借东方经济给欧洲经 济注入活力,眼看东方,心在西方。“大欧亚”思 想正式出现的同时,前述 2010 年梅德韦杰夫在远 东也正式宣告俄罗斯转向东方。后经历乌克兰危机, 终于,2015 年 12 月以来,普京在国情咨文、俄罗 斯东盟峰会,尤其是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正式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普京政策宣示从执政 之初的“大欧洲”转变为“大欧亚”,俄罗斯的国 际身份认同也逐渐明确。

  与 2005 年普京提出治国理念——主权民主思 想相互呼应,俄罗斯精英阶层也开始从“大欧洲” 向“大欧亚”转变[19]。2006 年是苏联解体 15 周年,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在此前后,俄国内精英已经开 始反思俄罗斯的欧亚战略。2005 年 1 月,俄罗斯政 治评论家、保守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欧亚社会政 治运动的领导人杜金在《俄罗斯报》发表《俄罗斯 对外政策的三种战略》一文,认为在以美国为主导 的单极世界体系中,俄罗斯对外政策有西方化、苏 联化和欧亚主义三种选择。西方化指俄罗斯加入美 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用地缘政治主权方面的让步换 取其他方面的优厚条件。但是,这条路实质上否认 了俄罗斯的大国外交战略,导致俄罗斯国际地位下 降。苏联化指建立一个封闭体系,苏联式的对外政 策卷土重来,这种立场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无异于 自我倒退。因此,俄罗斯需要选择欧亚主义战略, 这一战略着眼的是多极世界,是一种积极的战略[20]。 2005 年俄罗斯学者米赫耶夫发表题为《俄罗斯的 东北亚政策》的文章,认为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加 大了对东北亚的关注力度,这是因为普京认识到俄 罗斯作为“欧亚大陆国家”的地位。莫斯科卡内基 中心主任特列宁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西方派学者,但 2005 年他也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东方。他认为,在俄 罗斯历史上从来没有提出过东西并重的外交政策, 而现在应该实施大战略,把俄罗斯的亚洲政策提升 到与美国和欧洲关系的水平。如果想向西方靠拢, 就向东方迈步。卡拉加诺夫最早在 2012 年发表的 文章中特别强调,如果俄罗斯想把西伯利亚开发好,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向亚洲开放,为了做到这一点, 甚至应该在西伯利亚再建一个首都[21]。

  2007 年 2 月,俄罗斯政治学会主席亚历山大 ? 尼基京撰写了《“后苏联空间”的消逝:新独立国 家不断改变的地缘政治方向》的文章。文章提出: 苏联解体后,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基础上成立了 15 个新独立国家,这些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俗称“后 苏联空间”。到 2006 年,“后苏联空间”已经不 复存在了。对新独立国家来说,他们都由苏联“分 化而来”这一事实已经不再是一体化的主导因素了。

  新的政策方向产生了离心作用,将“后苏联空间” 迅速打破为若干个新的地缘政治实体。新独立国家 之间的政治关系要么是双边发展的,要么是通过欧 亚经济共同体、古阿姆(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 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以及经济合作组 织等其他竞争性或补充性组织发展的。而经济合作 组织的经济架构对于“更大中亚”或“欧亚大陆中 部”这一较新的地缘政治概念来说是一种补充,西 方分析性著述正在就这一概念展开讨论,俄罗斯战 略家也开始对此公开评论[22]。这是现有文献中首次 出现“欧亚大陆中部”这一概念,核心含义是对“后 苏联空间”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重组的补充分析。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精英阶层认 为,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实力重新分配的进程,美 国丧失了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这不可避免地反 映在政治影响力上。21 世纪的多极化世界需要能 反映当前国际力量格局的、新的全球安全体系。该 体系应当将全球化与地区化两大趋势结合起来。对 与欧洲和亚洲休戚相关的俄罗斯而言,制定合理的 欧亚战略具有特殊意义。这一战略理应扭转俄罗斯 孤立于欧洲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之外的局面,让俄罗 斯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23]。可见,欧亚战略反 映的是俄罗斯社会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又如何处理 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另外一位重要的智囊代表、现任俄罗斯 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全球政治中的俄罗 斯》主编费奥多尔 ? 卢基扬诺夫也是不遗余力地推 动俄罗斯应该转向东方。2013 年卢基扬诺夫就呼 吁俄罗斯利用大亚洲的发展来发展自身亚洲部分, 使欧亚联盟适应东方任务[24]。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 卢基扬诺夫认为,20 世纪末之前,大国体系首先是在大西洋地区确定,如今它取决于太平洋、印度 洋和北冰洋,即欧亚地区的力量对比。面对新形势, 莫斯科必须加强巩固欧亚中部地区组织,即集体安 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因此,俄罗斯 不能把过多精力投入到乌克兰问题上,而要加强推 动欧亚一体化的努力[25]。

  2014 年卡拉加诺夫总结了 2009 年以来俄罗斯 转向东方的得失,认为俄罗斯具有可以利用亚洲的 崛起实现自身发展的先天优势。通过太平洋战略, 俄罗斯将成为强国,成为欧洲更具有吸引力的伙伴。 通过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在俄罗斯形成转向新亚 洲的思维和战略,不仅出于军事政治或地缘政治利 益,而且出于经济利益,争取利用国际合作的种种 机遇[26]。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卡拉加诺夫强调要构 建新的亚洲外交,激活上合组织,使其与欧亚经济 共同体、集安组织、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构想和 韩国的“欧亚共同体”构想实现一体化。这种转变 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俄罗斯精英来说并不容易。但与 西方一体化的尝试至今仍未成功。放弃欧洲和在那 里的根基对俄罗斯的平衡和发展有危险。但不利用 东方已经形成的机会同样危险[27]。

  总之,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失去了在东欧的势 力范围,领土重回彼得一世扩张前的范围。在国际 关系领域,俄罗斯失去了作为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 地位,在就巴尔干局势、北约扩大等直接关系到俄 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做出决定时,他的意见常常被 忽略。俄罗斯陷入了帝国后遗症的怪圈中。这种反 差让俄罗斯人感到屈辱。在普京上台执政的最初几 年,俄罗斯致力于政治稳定,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退 居次要。随着经济实力的恢复,政治局势得到稳定, 俄罗斯开始思考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在这一 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努力确立 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权,构建俄罗斯的欧亚战略, 逐渐成为俄罗斯社会的共识[28]。

  三、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研究“大欧亚伙伴关系”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该跳出单一事件,从“欧亚时刻”的历 史与现实、中俄关系的大局、中国外交自身的定力 三个维度综合观察。

  从历史上看,从古至今,欧亚大陆均呈现整体化但又在文化与制度上不一的特点。公元前 1000 年至公元 500 年的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 是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早期帝国被限制在各自所 在的大河流域。到公元 1 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 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 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 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技术进步是整体 化的根源。由于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引发人们思 考很多问题:如何对待各自的传统——抛弃还是使 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 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与目的等。 不同文明的独特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正是在这一时 期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各自特征延续至今。欧亚大 陆形成有机整体的标志是地区间的商业联结和文化 联结。商业联结指地区间主要的物质性联结。古丝 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此,尽管贸易方向发生过 各种转变,但古典时代与早先的古代时期大为不同, 其贸易范围大为扩展,贸易额大幅增长。贸易范围 不再局限于单个地区,而是随着货物经由海陆两路 从欧亚大陆的一端运送到另一端,从而成为跨地区 贸易[29]。

  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联系源远流长。中国与中亚 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6 年,当时张骞 从中亚返回中国,他是奉旨前去与匈奴结盟的使者。 有几个时期,如汉朝(公元前 206 至公元 220 年) 和唐朝(618—907年),中国的实际军事控制区 域扩展到了中亚,但到了元代(1206—1368 年, 蒙古人统治时期),潮流逆转,中亚的官员、商人、 技师和手工业者在蒙古人的保护下蜂拥来到中央王 国。1368 年,明王朝建立后,中亚官员随蒙古人 离去[30]。而从中俄关系的历史来看,从 1715 年第一 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使团来华到十月革命爆发的两个世纪中,俄国在中国实际具有一种特殊地 位,俄国驻北京宗教使团和语言学堂的成员能够从 内部观察中国,使得俄国有机会直接研究中国社会, 他们也许是唯一一批理解中国人心态的外国人。他 们在回国后开始进行或许是欧洲最早的系统性汉学 研究,早于其他任何西方国家好几十年[31]。

  从现实看,欧亚地区关涉中国整体外交。在“丝 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前,中国在欧亚地区缺少统 领全局的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面向欧 亚大陆的共同发展战略。当然还有扩大开放和经济 走出去等重要意义。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看, 中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环,具有示 范性效应,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邻国,在“丝绸之 路经济带”建设中则起着基础性作用。正是这种基 础性的效用,中国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中着眼大局, 实施战略性和政治性的举措是必要的。2016 年中 国从维护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支 持俄罗斯的倡议,提出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 益的基础上建立欧亚伙伴关系。尽管对欧亚伙伴关 系的概念内涵双方并没有给出正式解读,但是世界 及欧亚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欧亚大陆发展 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俄双方积极推动区域 合作的努力具有重要意义。

  欧亚地区国际战略环境也在继续发生深刻变 化。地区内各国求稳定、求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 变,但也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较大的下行压力。 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对外政策积极主动, 在国际重要热点地区和重大热点问题上频频出牌, 赢得关注和重视。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 继续深化,并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新东欧国家在 西向和东向之间徘徊,乌克兰危机由此爆发。中亚 国家保持总体稳定,但安全与稳定仍是各国面临的 挑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密切的大背 景下,欧亚地区很多国家都希望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构建联系,或提出合作设想,或针对中国经济制定 某种战略构想。我国周边已经出现或建成若干一体 化设想或结构,不仅如此,各种自由贸易区倡议及 谈判都显示区域合作不断升温。“丝绸之路经济带” 倡议的提出宣示了中国与地区国家合作的愿望和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 共赢,共同发展。

  也正是这种基础性的效用,在“丝绸之路经济 带”建设中,有些举措是政治性的。比如,“一带 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不是机制化的国际组织,不谋求建立超国家机构, 其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在具体问题上是双边促多边。 欧亚经济联盟则是一个政治实体,规则对成员国有 约束力。顺利对接其实有一定难度,但即使有这样 的困难,至少从政治考量的层面看,对接合作也是 必须的。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 统在莫斯科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 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 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 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 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 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在经贸合作方面的 协议谈判。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 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 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 平等、各种一体化机制相互补充、向亚洲和欧洲 各有关方开放等原则,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特 别是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开展合作[32]。只有处理好与 俄罗斯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俄罗斯因素非常 重要,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当前欧亚 地区形势的特点,一是俄罗斯经济衰退,且欧亚地 区受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影响处于比较困难的局面; 二是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并将 长期处于软对抗的博弈状态没有实质变化。在这种 形势下,很多学者提出,这种困难局面同时也为中 俄关系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欧亚 外交的布局提供了一个窗口期,主张利用好这个窗 口期,否则中俄关系不进则退。

  现在,俄罗斯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战略构想,如何看待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 间的关系?

  一是中俄长期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础没有变化。 双方认为不同国情的国家不会有相同道路,但都会 选择独立自主道路。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 发展道路选择,这是两国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中俄双方不讳言双边关系中存在的 问题,但都认为中俄关系不是普通的双边关系,而 是两个相邻的同时又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间的关 系。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区分战略性问题和一 般性问题。而且,中俄关系既然是不存在历史遗留 问题的双边关系,在中俄双方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就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因此,中俄关系就必须 继续发展,而且要致力于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苏联 解体后中俄关系发展的宝贵共识,体现了双方的志 同道合,也是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基础。

  二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是十八大后新时期中 国外交的亮点。即使俄罗斯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 系”,中国外交也要坚持以我为主,独立运筹,并 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解决好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与深 化中俄战略协作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方面, 中美关系的发展水平超过中俄关系,因此中美关系 虽然由于意识形态和制度体制等原因是一种竞争 关系,但这是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 在政治和国家安全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水平大大 超过了中美关系。中俄关系是一种相互借重的合作 关系。中俄合作牵制和抵制美国的霸权,在应对西 方战略压力方面相互借重。2014 年乌克兰危机爆 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进入长期软对抗状态,特朗 普执政不会改变俄罗斯与西方业已形成的结构性矛 盾,即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问题、俄美战略平衡问题、 双方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博弈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说到底,双方的结构性矛盾与全球化时代相互依赖 的现实互为影响因素,造成了俄美之间既合作又斗 争的关系。

  三是俄罗斯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低速增长期, 中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这个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经济一直薄弱,却长期占据大 国地位,因为该国往往更重视强大的军队和安全机 构,维持强势政府,与此相对应的动员型发展模式 一直缺乏效率,由此,俄罗斯始终处在兴起—强盛—停滞—衰败这样一个发展周期上。当前,俄罗斯在 普京任内已经越来越走上一条熟悉的发展道路。据 预测,2030年以内俄罗斯经济增长年均预期2.5%。 中俄双方经济总量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人均产值 差距不断缩小。2005 年中国 gdp 达 2.2 万亿美元, 俄罗斯 7 658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的 2.9 倍。中 国人均 1 352 美元,俄罗斯是 4 750 美元,俄罗斯 是中国的 3.5 倍。十年后,2015 年中国 gdp 已经 超过 10 万亿美元,俄罗斯 1.3 万亿美元,中国是 俄罗斯的 7.8 倍。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四年来 下降 50%。2012 年俄罗斯人均gdp为 1.51 万美元, 2016 年降至 8 800 美元[33]。2016 年中国人均 gdp 达 53 980 元人民币[34],约合 8 126 美元,逐渐与俄 罗斯持平。中俄经济实力差距拉大的同时,中美经 济关系愈加密切。2012 年俄美贸易额近 400 亿美 元,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美经济联系更加暗 淡。2015年俄美双边贸易额不到200亿美元,较 2014年下降30%。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 2015 年 , 中美贸易额达 5 583.9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0.6%。中美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已经达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切程度。

  四是在与俄罗斯的交往中,既要积极争取自 身的经济利益,更要考虑中俄共同发展的整体利 益和长远利益。相互尊重发展差异是中俄两个世 界级大国保持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从自然禀赋、 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政 治制度、民族性格、发展历史、意识形态,中俄 双方均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必然会体现 在对外交往中,体现在双边关系中。对俄罗斯人 “利益最大化”的观念,需要以极强的战略定力, 用好并拓展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机制和方式进 行沟通与合作[35]。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充分考虑了周边国家 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和差异性,以及这种互补和差 异产生出的机遇。这种互补性是中国与地区国家长 期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对 于国内来说,是我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战略, 而对于外部世界而言,则是一项互利共赢的合作倡 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我们将 迎来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这个建设过程中, 需要关注和协调俄罗斯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发展 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今后中国国际战略运筹的一项重 大任务。必须继续增强双方战略互信,实现共同安 全、共同发展,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总之,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我们的邻国,而 且是我们周边最强大的一个邻国。中苏对抗的 20 年就是中苏两国全面落后世界的 20 年。中俄关系 可以也必须持续稳定地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顺利推进也需要俄罗斯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 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这一战略定位 必须坚持,中俄关系应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俄罗斯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主 要着眼点是以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为契机,力 求成为欧亚大陆政治中心与经济纽带,摆脱中心的 边缘这一历史宿命;整合后苏联空间一体化和加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同时稀释外部力量在独联体 利益拓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摆脱当前危机,实现外交突围,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家安全进行考量。其 附带效应是为 2016 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乃至 2018 年 总统大选奠定民意基础。

  俄罗斯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对于确保大 欧亚安全有利,对于建设基础设施的安全环境有利。 中俄都希望大欧亚局势稳定,从而保证经济快速增 长 , 这是两国国家利益上的公约数。“大欧亚伙伴 关系”客观上扩大了欧亚一体化格局,对于中国应 对美国在亚太的地缘经济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俄罗斯转向东方是外交和经济的转向,不是文 明文化的转向。转向东方的目标不是离开欧洲,而 是在继续发展与欧洲关系的同时提高亚洲的地位。 乌克兰危机对转向东方起了推动作用。转向东方为 中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动力,但转向东方并不 意味着完全转向中国[36]。

  总之,俄罗斯在对外战略上无论选择西方还是 东方,都不是在改变其原有的自我认同意识。所以 俄罗斯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并不是要从根本 上转向东方,而是解决自己跟西方的问题。与此同 时,也是为了更为文明地构建自己与迅速发展的亚 太地区之间的关系[37]。

  注释: 

  [1] 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3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50864

  [2]пленарное заседание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форума-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выступил на пленарном заседании 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форума, 17 июня 2016 года,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 news/521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http://www.fmprc. gov.cn/ce/ceyem/chn/zgyw/t1375315.htm

  [4]2007 年 2 月,俄罗斯政治学会主席亚历山大·尼基京在《“后 苏联空间”的消逝:新独立国家不断改变的地缘政治方向》一文中已提 出“欧亚大陆中部”这一概念。

  [5] 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 – 3.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ё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и приоритеты совмест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евразийских государств, http://ru.valdaiclub.com/files/11300/

  [6]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нов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 в меняющемся мире, http://russiancouncil.ru/rucn2015

  [7] евгений шестаков, китайский ветер дует в наши паруса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создают нов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 большую евразию, https://rg.ru/2015/05/31/evrazia-site.html

  [8]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венский концерт xxi века,https:// rg.ru/2015/06/03/karaganov.html

  [9] совет по внешней и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 представил тезисы ?стратегия для россии: российская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конец 2010-х – начало 2020-х годов?,http://svop.ru/wp-content/uploads/2016/05/ тезисы_23мая_sm.pdf

  [10] 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 российская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новый этап? https://rg.ru/2016/05/25/specialisty-predstavili-svoe-videnieprioritetov-vneshnej-politiki-rf.html

  [11] xiii ежегодное заседан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будущее начин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контуры завтрашнего мира?. http://ru.valdaiclub.com/events/own/xiii-ezhegodnoe-zasedaniekluba-valday/

  [12] 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 с востока на запад,или большая евразия,https://rg.ru/2016/10/24/politolog-karaganov-povorot-rossiik-rynkam-azii-uzhe-sostoialsia.html

  [13] заседани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принял участие в итоговой пленарной сессии xiii ежегодного заседан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 ?валдай?,27 октября 2016г. http://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 news/53151

  [1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上册),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43—445 页。

  [15][美]梁赞诺夫斯基、斯坦伯格:《俄罗斯史》,杨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7 页。

  [16]понять россию: самосознание и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время новостей,19 июня 2008.

  [17] стен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отчёт о совещании по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развитию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у со странами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2 июля 2010г. http:// www.kremlin.ru/events/president/transcripts/8234

  [18]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па: от осмысления уроков кризиса – к новой повестке партнерства,25 ноября 2010. http://archive.government.ru/ docs/13088/

  [19] чубарьян а.десятилетие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pосси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жизнь,№ .6,2001г.

  [20] александр дугин,основные принципы евразий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http://evrazia.info/article/43

  [21] 季志业 :《俄罗斯的东北亚政策》,载《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1期。

  [22] alexander nikitin,“the end of the ‘post-soviet space’: the changing geopolitical orientations of the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chatham house,february 2007,https://www.chathamhouse. org/sites/files/chathamhouse/public/research/russia and eurasia/ bpnis0207.pdf

  [23] сергей рогов,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в евразии в xxi веке, http://www.ng.ru/style/2010-02-26/7_evrazia.html

  [24] мы и новая азия: что ищет и что найдет россия,если повернется к востоку,http://www.kommersant.ru/doc/2335761

  [25] федор лукьянов,не потерять евразию,https://rg.ru/2014/04/23/ mir.html

  [26] 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игорь макаров,стратегия xxi: поворот на восток//ведомости,28 января 2014.

  [27] сергей караганов,долгая конфронтация,3 сентября 2014. http://izvestia.ru/news/576165

  [28] понять россию: самосознание и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время новостей,19 июня 2008.

  [29]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上 册),吴象婴等译,第 83—90 页。

  [30] [美]费正清:《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杜 继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00 页。

  [31]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计秋枫、 朱庆葆译,茅家琦、钱乘旦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年第2版, 第 85 页。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 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载《人民日报》2015 年 5 月 9 日。

  [33] анастасия башкатова,россия потеряла 20 позиций в глобальном рейтинге мвф,http://www.ng.ru/economics/2016-11-29/4_6872_mvf.html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

  [35] 季志业、冯玉军:《俄罗斯发展前景与中俄关系走向》,时事出 版社 2016 年版,第 398 页。

  [36] 赵华胜:《评俄罗斯转向东方》,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 年第 4 期。

  [37] русская днк,почему россия никак не может сделать выбор между западом и востоком,https://lenta.ru/articles/2016/06/20/ russian_dna/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