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存亡。要全面总结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又不要被经典作家针对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束缚住手脚。要做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经典著作;
[分类号]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熟悉的但同时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黑格尔有句名言:“熟知并非真知。”也就是说,熟悉的东西,不等于我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它。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言简意赅地说,它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存亡。提到这样的高度,也就需要我们很好地认识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为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有必要引用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有关重要论述。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深刻阐述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简称“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还是在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的讲话,无论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简称“七一讲话”),都从不同角度鞭辟入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对于这些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他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后得出结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5]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6]这些论述凸显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针对性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这个问题的针对性,即主要针对的是当前干部队伍状况。那么,当前干部队伍主要是什么状况呢?第一,当前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学历层次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趋势。从十八大到2016年上半年,在履新的181名中央、地方省部级领导中,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共有56人,约占31%;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88人,约占49%;本科学历的有37人,约占20%。[7]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不缺乏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主要缺的是理论和历史知识。这里讲的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讲的历史包括党史和国史。第二,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有些同志埋头于具体事务工作,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不大,不能静下心来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原著太难,不愿下苦功夫去读,学一点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第三,有些领导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都是对的,但是让我们学习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东西,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等等。
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有针对性的重要论述。
二、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8]正因为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把握和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的历史上,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有两种错误倾向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很大:一是教条主义,二是“过时论”。从历史上看,教条主义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危害极大,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从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达四年之久。教条主义就是不顾中国实际,一切从本本、条条出发。“左”倾冒险主义导致党领导的中央苏区损失近90%,白区的革命力量损失近100%,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为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只能杀出一条血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此过程中既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又形成了他反复强调的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光辉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曾出现过否定马思主义的“过时论”。这种错误思想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前后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失败了”等论调甚嚣尘上,西方一些反共反马克思主义势力曾预言中国将是下一个苏联。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领导党和人民坚决顶住压力,渡过了难关。面对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喧嚣,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用了,失败了”。[9]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重视学习理论、学习历史,而理论和历史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常说据史立论、论从史出。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对待自己创立或发展的理论
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或发展的理论,这是今天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系。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10]恩格斯这里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要求我们应该全面而不是片面地、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共产党宣言》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生证”、共产党人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讲了一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名言:“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1]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述这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列宁忠实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虽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实践只进行了短暂的探索,但是列宁迅速发现:现实社会主义的复杂性要远远超出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列宁既没有苛求前人,同时又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12]列宁还指出:“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13]列宁这两句名言,是他对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讲的。
(三)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展开来讲,就是既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哪些是不变的、迄今仍然是我们要毫不动摇加以坚持的内容,同时又不要被经典作家针对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束缚住手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变的、迄今仍然要毫不动摇坚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有憧憬未来新社会的内容,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发展阶段等精辟论述。尽管从量上看,这些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论述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少而又少(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严谨的治学态度),但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本质性的东西,是我们今天必须牢牢坚持的。
1894年1月3日,有个叫朱·卡内帕的意大利人致信恩格斯,请求恩格斯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作一段题词,希望题词能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但丁曾说过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在回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的结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未来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与“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义语。列宁完全赞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他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是现在的生产力,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不是现在的“庸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并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在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5]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是超越时空的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变的、迄今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的基本原则。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就是工人阶级立场即人民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有明确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民立场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党的领袖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论述中。毛泽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概括,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的根本标准,江泽民认为“三个代表”最终是要落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还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指根本观点,不是个别具体观点,相当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们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中。比如,关于生产方式是一切社会发展终极原因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观点,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观点,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最终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等等,都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的。
对于今天的年轻干部而言,要重点把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因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毕其一生精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今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曲折并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深刻把握之上的立论依据。笔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是非常到位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6]。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中也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没有过时。
也许有人会说:苏东剧变都过去20多年了,中国已今非昔比,还讲这些大道理有多大意义?确实,这20多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当今世情还是“西强我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7]为什么我们还“挨骂”,就是因为国际话语权不在我们这一边,说明我们软实力还不行,这是需要我们清醒认识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是管理想、管信念、管长远的。这对于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极为重要的。
方法,这里是指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恩格斯有句名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8]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辩证的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对于领导干部是非常重要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国际大局的主要特点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潮流,但世界并不安宁,局部冲突不断,热点问题增多。世界经济由过去的繁荣周期进入了当前的低迷状态,在不平衡中艰难前进,复苏之路曲折漫长。就中国来说,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已经并将继续给中国经济维持中高速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就国内看,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都是对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应该看到,在这样新的历史特点下,我们领导干部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而且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不适应的一面在上升。比如,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情况。而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而且把学习型摆在第一位。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波澜壮阔、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因此,全党的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但是,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为重要。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精神。马克思、恩格斯话语体系中的“批判”一词,与国人对它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更不是“文化大革命”中开展的“大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批判是指扬弃,转化为我们今天的话语就是分析、借鉴和超越。
批判精神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19]基础上创立的。从欧洲思想发展史上看,这种批判精神是与当时盛行的宗教迷信和盲目崇拜相对立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为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20]。这种批判精神无疑是当时欧洲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有句名言 :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 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1]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这种批判精神一旦为广 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变旧世界的伟大力量。 因此,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 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还存在不自由、不民主、不 公正等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就会穿 越时空,仍然发挥革命性的作用。美国学者罗伯 特·l. 海尔布隆纳( robert l. heilbroner) 指出:要 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请教,人类 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 律中。
对于已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 独立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来讲,仍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批判 精神中分析、借鉴和超越这些真谛。因为只有这 样,才能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及 党自身建设的与时俱进。
同样的道理,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 流大交融大交锋更加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好 地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这就需要 回答这个问题:对当前出现的错误思潮尤其是具 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要不要持分析的态度? 答案 是肯定的。既然真理在我们这边,我们又有马克 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我们必须旗 帜鲜明地、有理有据地分析错误思潮尤其是那些 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及其危害性,这是最有力 的批判,这要比简单化地宣布它们是错误的甚至 是反动的更能说服和掌握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从那以后尤其 是近几年,出现了各种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错误言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是“国家 资本主义”、是“既不姓社又不姓资的第三条道 路”等。宣扬这些错误观点的要害,就是攻击我 们不是在搞社会主义,对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批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彰显出当代中国共产 党人既没有丢老祖宗,又讲了老祖宗没讲过的新 话。没有丢老祖宗,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 并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讲了老祖宗没 讲过的新话,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 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 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据史立论、论从史出,这是研究历史的马克思 主义科学方法。我们还要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批驳 上述错误观点。从鸦片战争到19 世纪末,在列强 入侵、国内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在中国绵延了几千 年的封建社会制度遇到了严重危机。辛亥革命虽 然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 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 开了闸门,使封建社会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 定下来。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人一直在寻找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社会各种力量进行着激烈 斗争。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 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没有一个行得通。这 一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也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 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 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 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深 刻分析,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才 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 福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的 :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 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 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 结论、人民的选择。”[22]
三、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什么要和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一 个常说常新的重大课题。可以这么说,只要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就必须对这个课 题作出正确回答,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强调的重 点不同罢了。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 们着重强调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又如,当前我们 更加强调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即坚持和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必须回答怎样才 能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对此,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文重点针 对的是领导干部和大学生、研究生这两大群体。
(一)领导干部如何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方面也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根据近年来对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对领导干部而言,重点要克服或消除“隔靴搔痒论”和“走捷径论”。在领导干部的学习中,“隔靴搔痒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当然是错误的,但我们仅认识到它是不对的还不够,还应讲清楚为什么不对,如何消除。这就要阐明领导干部现在为什么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重要问题。对此,邓小平曾讲过一段很有针对性的话:“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24]
关于消除“走捷径论”,这涉及怎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应该看到,今天我们学习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确实有一个怎么学的问题。对此,需要认清两点:一是今天我们主要是学习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包含在经典作家的原著和他们创立的基本原理之中的,两者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解剖麻雀”这 个重要的工作方法。“解剖麻雀”就其本意来说, 是通过解剖来观察有血有肉的麻雀的内在机理。 如果我们观察的只是麻雀的骨髓,那是无法搞清 楚麻雀的内在机理的。用这个比喻无非是要说 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好比“骨骼”, 是有机结合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和 他们创立的基本原理之中的。为什么迄今没有人 专门去写作并出版干巴巴地介绍经典作家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书呢? 因为这么做是违背常识的。 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 必须原原本本学习和全面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和基本原理,舍此无法真正掌握马克思主 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 级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且他对 学哪些著作、怎么学,还作了很具体的论述。比 如,他曾给高中级领导干部开出了需要阅读的18 本经典著作书目。他曾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 治学的三种境界,来鼓励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 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 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要勤奋努力, 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即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25]
经典著作是比较难读、难懂的,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不了解。这比较好解决,可以通过阅读这方面的历史背景材料,了解100多年前经典作家写作的背景、意图和文中的历史典故等。二是经典作家是外国人,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可以在不断阅读经典著作中逐渐适应和掌握他们的话语体系。三是跟不上经典著作体现出来的理论思辨水平。这需要下大功夫才能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多啃、多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阅读经典著作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是很难理解其精髓要义的,其至会曲解经典作家的思想。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经典著作也是这样。对此,列宁有段精辟的论述:“起初也许有人又会因为难懂而被吓住,所以要再次提醒你们不要因此懊丧,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以后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26]
总之,在克服上述障碍后再来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经典名篇,就如同读一篇篇政治散文,就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感觉。
(二)大学生、研究生如何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学生、研究生与干部队伍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也不同。笔者认为,大学生、研究生(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要学习好、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19年7月11日,列宁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讲演时就号召大学生要花些时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至少读几本”[27]。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序言中指出:“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28]用今天的话说,要提高学术水平就必须钻研原著。关于这一点,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应该向我国学界的老前辈学习。老一辈理论工作者学习经典著作常“抠”这个字眼,就是要一段话一段话地“抠”,一句话一句话地“抠”。没有这种精神,是无法掌握经典著作中的深刻思想的。
大学生、研究生还要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原著中使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的研究方法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但不解决这个问题,就难以弄通弄懂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马克思谈到,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采取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正因为如此,《资本论》第一卷“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就是在这里讲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9]此外,还要提倡大学生、研究生多读几本马克思主义原著。有些同学用邓小平讲过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来搪塞自己不学或少学原著,这是不对的,这句话是邓小平针对领导干部怎么学原著讲的。作为未来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在现阶段多读几本马克思主义原著,一定会终生受益。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页。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38页。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
[7]徐豪《上半年230名省部级官员履新学术型干部成刚需》,载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8期。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2卷第1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2卷第376页。
[1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页。
[13]《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4卷第77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6页。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
[1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于《求是》2016年第9期。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664页。
[19]《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2卷第31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22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9页。
[22]《习近平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
[24]《习近平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7、404页。
[2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295页。
[26]《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4卷第24页。
[27]《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4卷第24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
凯发总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