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7世纪下半叶,倭玛亚王朝建立,开始向中亚地区发起进攻,打响了阿拉伯人、唐朝中国人逐鹿中亚的战争。在争夺战争中,阿拉伯人以吐火罗斯坦为基地,逐渐向北、向东推进,占领了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绿洲、费尔干纳盆地和锡尔河以北的西突厥游牧之地,全面取得了对中亚地区的统治权。8世纪下半叶,唐朝因国内发生动乱,无力西顾,最终退出了在中亚的角逐。
关键词:倭玛亚王朝;唐朝;中亚;争夺
中图分类号:k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1)07-130-133
一、争夺吐火罗斯坦
657年,唐朝平西突厥,在中亚东北地区置突厥十六羁縻州府;659年,在阿姆河以北的河中地区置都督府;661年,唐朝确立了对吐火罗斯坦的羁縻统治,使者王名远在该地区设置了唐朝的行政区划——都督府。①唐朝在吐火罗斯坦建立统治后不久,663年“大食击波斯、拂菻,破之,吞灭诸胡,胜兵四十万”,667年,阿拉伯将军耶济德·伊本·穆哈拉布再破吐火罗。由此推知,吐火罗斯坦曾经被阿拉伯人征服过。据史料载,在667年的战斗中,萨珊帝国末代君主伊嗣侯三世之子俾路支兵败以后,携子泥涅师投奔唐朝,于670—673年间,到达长安。唐高宗对他恩宠有加,拜右武卫将军。 678年俾路支已死,唐朝册立其子泥涅师继任波斯王,任命裴行俭为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护送泥涅师回吐火罗,支持他复国以抗阿拉伯人。679年,裴行俭在中亚东北部重定十姓,再置四镇,班师回长安,由特使继续护送泥涅师到吐火罗斯坦。据阿拉伯史料记载,泥涅师抵达吐火罗之年,阿姆河流域爆发了大规模反抗阿拉伯人的起义。
705年,屈底波任呼罗珊总督,首先重新征服吐火罗斯坦,挫败了波斯王泥涅师的复国活动。708年,泥涅师再次逃亡长安。征服吐火罗斯坦以后,为了使阿拉伯人离开本地,吐火罗国统治者们引阿拉伯人渡过 阿姆河,进入唐朝悦般州都督府所辖的石汗那国。当时,石汗那国王与周边小城邦愉漫(唐朝天马都督府所在地)、阿哈仑对立,希望靠阿拉伯人的帮助对付这两个小邦,于是投降。屈底波接受他的投降以后立即进攻愉漫和阿哈仑,但遭到顽强抵抗,无果而归。
708年初,吐火罗国、愉漫小国发生了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起义首领是吐火罗国宰相、八的吉思地方的达干尼札克,这次起义得到了普遍响应。当时,屈底波正攻下安国,在得知此消息以后,他迅速与康国签订和约,匆匆赶到吐火罗斯坦镇压叛乱。此时正值冬季,屈底波的军队已经分散到各地驻冬,于是,他便派其弟阿布都拉赫曼率领12000人去巴尔赫,先控制该城的局面,以阻止尼札克前来。710年春,屈底波集合各地的军队向吐火罗斯坦的塔里寒进发,用欺骗手段拘杀尼札克,还征服了愉漫、渴石和那色波,在吐火罗斯坦接受了胡实健王的投降。715年,屈底波死。以后继任的呼罗珊总督继续进行征服中亚的战争。
吐火罗斯坦诸小国在面临阿拉伯人武力征服的形势下,纷纷向唐朝救援。例如,719年,俱蜜国和撒马尔罕等国的王子遣使上表向唐玄宗乞援。[1]卷999,77722-77723俱蜜国王那罗延上表说:“今大食来侵,臣国内库藏珍宝 及部落百姓物,并被大食征税将去。付望天恩处分大食,令免臣国征税。臣等即得久长守把大国西门。”[2]唐朝对中亚诸国的请援要求,没有直接派兵助援。原因有三:一是吐蕃仍然是唐朝的重大威胁,唐朝与吐蕃之间的边境紧张局势依然如故。唐玄宗为保障边界的安全,不能采取大胆举措来确保对这些中亚国家的军援。二是东突厥汗国开始对中国北部边疆构成威胁。它们侵入境内,抢掠妇孺,洗劫百姓财物,迫使唐朝不得不加强北部边境之防御力量。三是在较远处的碎叶河谷,突骑施娑葛可汗逐渐强大,向南扩展疆域,于708年进攻龟兹。
然而,唐朝还是采取了对应措施。一方面,唐朝“授予粟特人和吐火罗人极高的特权,以加强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抵抗”。[3]唐朝加强与吐火罗斯坦诸国的联系和册封。718年,唐朝遣使吐火罗国,授其王子以国王封号。[4]18720年2月,玄宗皇帝授予护蜜国国王封号,还赐给他金带紫袍1件、物品7件、丝绸50匹。[1]卷974,11446720年4月,唐朝授乌苌、骨咄、俱位等国统治者以国王的封号。[4]188月,唐玄宗又遣使授予谢飏国国王葛达克颉利发誓屈尔、罽宾王葛达罗支特勒国王封号并册封诏书。[1]卷974,11446唐朝通过册封加强与吐火罗斯坦各国统治者的联系,让他们继续为唐朝守卫的西大门。唐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720年,以上国家中的大多数爆发了反叛阿拉伯人的斗争。正当唐朝在吐火罗斯坦进行频繁的政治活动之时,倭玛亚王朝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去世,耶济德二世继位。720年,赛义德出任呼罗珊总督,出兵河中地区。此时,护蜜、骨咄、勃律、箇失密、南天竺和罽宾等国纷纷起兵,抵抗阿拉伯人。罽宾国曾经招募谢飏国青年以抵抗阿拉伯人。[5]卷221,6253
另一方面,唐朝改善与突骑施汗国的关系,采取以突骑施人抵御阿拉伯人的战略措施,唐玄宗敕令突骑施可汗:“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4]11此后,突骑施汗苏禄在打击阿拉伯人中屡建功勋,他于729年和730年派遣两个重要使节来到唐朝。[1]卷974,11452731年,阿拉伯人征服吐火罗斯坦的反叛国家时,突骑施军攻河中地区,受其牵制,阿拉伯人只能撤兵。
734年,呼罗珊发生饥荒,阿拉伯人哈里斯·本·素赖智起义反抗对穆斯林的征税,吐火罗斯坦也随之反叛,首府莫夫受到了来自东、南方的巨大威胁。735年,总督阿萨德对哈里斯叛党发起攻势。阿萨德与哈里斯的战争主要在呾密附近和骨咄国境内进行。卷入这场战争的有吐火罗叶护、骨咄王、那色波王、康国国 王乌勒伽以及石国、突厥施汗国军队。其中,除石汗那王支持阿萨德外,其余各国都站在哈里斯一边。
哈里斯抵制阿萨德的斗争得到了突骑施人的帮助。737年,阿萨德向骨咄国进军。在阿萨德逼近之时,骨咄国人伊本·赛吉通知突骑施苏禄可汗,苏禄答允说:“我将把大食人逐出你的国土”。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阿萨德向马勒赫山撤走,[4]27苏禄军队击败了来不及过河的一部分穆斯林士兵。在以突骑施可汗苏禄为首的盟军的支援下,阿拉伯人无法渡过阿姆河,突厥人甚至打到了阿姆河以南。阿萨德不得不退回巴尔赫。这就是著名的“行李日之战”。[4]28然而,经过极为艰苦的斗争,阿拉伯人转败为胜,转入反攻。突厥联军退往河中地区,哈里斯由于同骨咄王不和而退往巴达克山。737年,阿萨德进攻河中的撒马尔罕,康国国王乌勒伽在突厥人的支持下把阿拉伯人赶走。至此,屈底波在阿姆河以北的征服之地,现在只剩下安国的布哈拉城,河中地区的昭武诸国大多数获得了独立。此后,在中国史书中,很少见到中亚国家向唐朝求援的记载。
749年,吐火罗国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朝,阿富汗西南部的朅师国王亲附吐蕃,切断了小勃律与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所以失里伽罗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发兵助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于750年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高仙芝的胜利使唐朝控制了帕米尔以西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751年,高仙芝军队在怛逻斯战役中被阿拉伯人和葛逻禄联军打败,唐朝军队退出了中亚。吐火罗斯坦成为阿拉伯人统治的地区。
二、争夺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绿洲
吐火罗地区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进攻河中地区的基地,对于唐朝来说是保卫中亚腹地和中亚东北部地区的西大门。阿拉伯人一旦在吐火罗地区站住了脚,立即对河中地区发起掠夺战争。
667年,阿拉伯人再破吐火罗之后,674年,阿拉伯军队开始攻打安国离阿姆河最近的沛肯城。阿拉伯人在此洗劫财物之后很快退回吐火罗地区。676年,呼罗珊总督赛义德再犯河中,大败康、安联军,迫使安国以二百余名贵族子弟为质乞和,俘3万康国战俘而归。681年,阿拉伯军进入康国占领了撒马尔罕城。683年,呼罗珊新主萨勒木驻军布哈拉,此后,倭玛亚王朝因哈里发职位之争无力东顾,暂时停止对河中地区的掠夺战争。
701年,耶济德·伊本·穆哈拉布出任呼罗珊总督,再次发起对河中地区的掠夺战争。703年,阿拉伯军出兵河中地区,在撒马尔罕以南的渴石受阻。705年,屈底波任呼罗珊总督,开始了对中亚的大规模战争。在不到10年的任期内,他7次渡过阿姆河,其中706—709年占领安国的布哈拉城,711年占领撒马尔罕城和花剌子模绿洲,712年征服石国,713—715年攻占拔汗那。中亚河中诸国纷纷向唐朝求援。718年,康、安、俱密等国告急文书纷纷送到唐朝。例如,719年,康国国王乌勒伽向唐朝奏表求援说:“伏乞天恩知委,送多少汉兵来此,救助臣苦难”。[4]10-11726年,安国国王笃萨波提派其弟阿尔斯兰到唐玄宗皇帝的宫廷救援,说:“从此年来,被大食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 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仍请敕下突骑施,令救臣等”。[4]11
唐朝坚持依靠突骑施可汗抵抗阿拉伯人的政策。715年,唐朝封突骑施汗苏禄为金方道经略大使。717年10月,唐朝授以苏禄忠顺可汗封号。[6]卷212,6733718年,拜苏禄为顺国公,719年10月,册封他为毗伽忠顺可汗。玄宗皇帝命突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4]11在接受了唐朝的封号之后,突骑施汗与阿拉伯人进行了多次战争,在这些战斗中,苏禄声名大震,成为中亚各族人民尊崇的英雄和唐朝守卫西部边疆的有力屏障。720年末,在突骑施人的支持下,中亚人民举行了反阿拉伯人的起义。据阿拉伯史书记载,此时率突骑施兵进入河中地区的人名叫库尔苏勒,与汉文史料对照来看,此人应该是突骑施的莫贺达干。他率领部队与河中居民一起发动起义,反抗阿拉伯人,并向撒马尔罕前进,当地的小邦君们,大多数都支持突厥人。
727年,新任呼罗珊总督阿什拉·本·阿布达拉实行残酷的宗教压迫和税收政策,再次引起发粟特地区的反叛。苏禄可汗以此为借口出兵干预。苏禄率领的突骑施兵大获全胜,为唐朝收复了布哈拉城,康国、安国、石国及拔汗那的百姓与苏禄可汗一起围攻阿什拉·本·阿布达拉。阿什拉越过阿姆河逃离,苏禄乘胜 追击,将阿拉伯人驱逐到阿姆河以南地区,兵锋一度攻入呼罗珊。阿拉伯人在河中地区的据点仅存撒马尔罕及其附近的两个小据点卡马尔加和达布西亚。
730年,阿拉伯人易帅,以朱奈德出任呼罗珊总督,率军出解撒马尔罕之围,731年春,撒马尔罕的阿拉伯长官萨乌拉向朱奈德求援。朱奈德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渡阿姆河到达渴石,在此征集了一些地方武装。为了避开起义军,朱奈德决定取道绍达尔山前往,但是,在距撒马尔罕约60里之处的一个山隘中遭到突骑施可汗军的袭击和包围,朱奈德一方面掘壕自卫,一方 面命令萨乌拉率军救援。萨乌拉抄山间近路赶来,但是,在距朱奈德12里之处受到突骑施军队的攻击。突骑施苏禄“断其水源,兼施火攻,复大破之,一万二千穆斯林士兵仅余千人”。[7]233-234包括萨乌拉在内的多数人丧命,余众也遭到突骑施骑兵的追杀。与此同时,朱奈德军队侥幸从被围困的山隘中突围,逃到了阿拉伯驻军地撒马尔罕。他们派人向哈里发希沙姆报告,哈里发立即派了二万人马携带大批武器辎重从巴士拉与库法赶往呼罗珊。在此期间,朱奈德提高了士兵的饷银,在克尔米纳附近的一次小战中,阿拉伯人打败了突骑施军队。于是,突骑施可汗准备在布哈拉绿洲边缘的 塔瓦维斯袭击阿拉伯人的后卫部队,朱奈德预先得知此事,突骑施人的袭击失败。时已冬季,突骑施人返回锡尔河以北草原,阿拉伯人进入安国。朱奈德以保住布哈拉与撒马尔罕为满足,在任职期内,他再也没有进行攻城掠地的战争。
737年,阿拉伯军队在朱尔占战役中打败突骑施军队。苏禄可汗被围后死里逃生,[4]28朱尔占之役决定了突骑施的命运,此战之后,突骑施人退出了河中地区,以后汗国发生内乱,突骑施人从盛转衰,退出了河中地区。突骑施汗国的衰亡使唐朝丧失了与阿拉伯人正面对抗的力量,唐朝与阿拉伯人的直接冲突不可避免。
三、争夺费尔干纳和西突厥人居地
713年,屈底波于712年占领了粟特和花剌子模绿洲以后,开始深入锡尔河中上游地区,目标首先是拔汗那国。屈底波进攻之时,拔汗那有一位名叫瓦尔丹·护达的统治者,多次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最后战死疆场。714年,屈底波死,倭马亚王朝的新呼罗珊总督加强了对中亚的控制。拔汗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阿拉伯人占领河中地区以后,它取代吐火罗斯坦成为唐朝的“西大门”。“715年至750年间,中国之外交与军事活动,常以葱岭为重,盖欲西御大食,南抗谋取中亚诸国之吐蕃,计不能不出此也。”[8]对阿拉伯人来说,拔汗那成为阿拉伯人继续东进的基地。而唐朝经过与吐蕃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扭转了不利的战局,开始逐步从吐蕃手中夺回对西域的控制。至开元初年,安西四镇已复为唐军所得。阿拉伯与唐朝争夺拔汗那的战争不可避免。
715年11月,阿拉伯人与吐蕃人操纵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他们派兵攻拔汗那,废拔汗那王,立一位名叫阿了达的人为拔汗那王,旧王被逐出拔汗那之后,逃往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求援,此时唐朝派出巡视西域的监察御史张孝嵩正在龟兹。张孝嵩对节度使吕休璟说:“如若不予救援,我们将不能在西域国家维持我们的影响。”[6]卷211,6713于是,张孝嵩率一万西域兵,从龟兹向西进军数千里,连克数百城镇。同月,他在连城附近与阿了达的军队相遇,激战十余小时,破城三座,屠人千余,阿了达率数名骑兵败逃。张孝嵩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亚各地,“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恐,咸归附”。[5]卷221,6252此战之后,吐蕃势力被逐出拔汗那。[9]阿拉伯人也因主帅屈底波被杀而从拔汗那退兵。
此后,呼罗珊总督哈拉什曾率领军队取道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围攻拔汗那,其王答应缴纳十万迪拉姆和许多奴隶以求和平。是战,当大多数阿拉伯人还在熟 睡之时,拔汗那王率士兵万人对阿拉伯人发起袭击,杀死许多阿拉伯人。阿拉伯主力迅速赶来击退了拔汗那军队,斩其王及随从二千人。[7]231呼罗珊总督穆斯里姆在任之初兴兵攻打东拔汗那,爆发渴水日之战。724年,穆斯里姆率军渡过锡尔河,包围了东拔汗那首府渴塞城,阿拉伯军队砍伐果树,大肆蹂躏。突骑施军队“奉(唐朝)诏出征”,阿拉伯人闻讯撤退,沿路受到攻击,他们不得不焚烧辎重,轻装撤退。在抵锡尔河岸时,道路又被石国和拔汗那人所阻,饥渴的阿拉伯军队夺路而逃,断后部队的指挥官丧了命,残兵败将最终从忽毡撤回撒马尔罕。河中地区各国获得这一消息以后,康、石诸国复归于唐,暂时遏制了阿拉伯东扩的势头。直到751年怛逻斯战争以前,唐朝一直牢固地控制着拔汗那国,吐蕃和阿拉伯人不得染指。
739年,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与石国莫贺咄吐屯共同协助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平突骑施吐火仙,此战之后,拔汗那由于获得数万“散发之民”,政治势力加强。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因“助平吐火仙”有功,740年被唐朝册拜为“奉化王”。744年,唐玄宗赐拔汗那王“窦”姓,又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下嫁宁远(拔汗那)王。阿拉伯人在入侵拔汗那的同时,还进军拔汗那西北的石国。713年,屈底波由蕃兵组成的军队开始进犯石国,但只是攻掠,没有占领。739年,石国统治者莫贺咄吐屯与拔汗那王一起协助唐朝平定突骑施吐火仙,事后,唐朝“以石国蕃王莫贺咄吐屯有功,封为石国王,加特进,仍赐施节。翌日,又册为顺义王”。可见,到751年以前,阿拉伯人都未攻占石国。至于石国以北的西突厥十姓之地,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阿拉伯人曾攻掠过楚河以南的西突厥人居地。但是,直到751年以前,阿拉伯人仍未占领此地。
750年,拔汗那主伊赫希德请求唐军帮助他反对自己的敌人石国国王。高仙芝应邀与石国国王约和,然 后,出兵袭击之,虏其王车鼻施及部众而归。石国国王被俘之后,“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高仙芝在消灭石国之后,唐朝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唐朝收复中亚的活动,阿拉伯人联合河中地区的所有属国进行反击,751年,高仙芝兵临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城。在获悉这一消息以后,阿拉伯人迅速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逻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部置军队。此战以唐朝军队失败告终。
怛逻斯之战以后,唐朝暂时退出了中亚,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亚地区。755年,唐朝国内发生“安禄山叛乱”。756—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安西兵组成“安西行营”奉诏平叛,帮助收复了两京。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机陆续占领陇右、河西,因此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通道中断,但安西四镇留守军队仍孤军坚守。叛乱使唐朝从盛而衰,放弃了与阿拉伯人的争夺。于是,阿拉伯人逐步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以后,与阿拉伯人争夺的是吐蕃和新兴的葛逻禄汗国。
基金项目:本文是2008年全国社科基金课题六卷本的《中亚史》(项目批准号:08bss009)第二卷中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赵永伦,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亚史、中西交通史。
注释:
①它们是:月氏、大汗、条支、天马、高附、修鲜、写凤、悦般州、奇沙州、姑墨州、旅獒州、昆墟州、至拔州、鸟飞州、王庭州、波斯等16个都督府。
参考文献:
[1]王钦若·册府元龟[z]·中华书局据明末王国琦重刻本,1960·
[2]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8:176-177、179·
[3](法)格鲁塞·草原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57-158·
[4]张日铭·唐代中国与大食穆斯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5](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王治来·中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8](法)沙畹·西突厥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266·
[9]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49·
[责任编辑:翟宇]
凯发总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